沙家浜玻璃模具行业腾飞之路
--沙家浜玻璃模具企业调研和思考
5月27-29日,协会理事长孟令彦、副秘书长赵万帮、会员部副主任薛实等一行,为宣传贯彻《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理事长办公会议精神,加强日用玻璃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建设,到玻璃模具之乡——沙家浜进行调研。期间,召开了由沙家浜模具协会领导、沙家浜镇的领导、省科技特派员、部分模具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参观了精工、建华、市南、弘达、兄弟、顺兴、伟恒、东方等8家特色的企业; 拜访了沙家浜模具的创始人之一,为当地模具行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86岁高龄的郁阿苟老前辈;并与沙家浜镇党委书记朱亚辉、副镇长陆卫东以及沙家浜模具协会会长赵义元、副会长马建华等进行了座谈,并与赵会长、马副会长、戈剑鸣董事长、郁振华总经理一起欢度端午佳节。详细了解了沙家浜玻璃模具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沙家浜玻璃模具协会的工作情况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一、历史的机缘 让玻璃模具在沙家浜起步
沙家浜玻璃模具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沙家浜镇有一批贫困的农家子弟去上海学“外国铜匠”,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模具工。他们在外国人办的厂里做工,一天劳动12个小时以上,做着一般人不肯干的苦活、脏活、累活。其中有两个人出类拔萃,成为这批模具工中的佼佼者。一人叫黄海瑞,另一人叫赵公泰,他俩的老家都在沙家浜镇。他们分别在上海办起了两个小厂,一为黄发记,一为赵公泰。这两个厂再次回家招工,又有一批农家子弟来到这两个厂里做工。至解放初,这两家工厂在上海小有名气。公私合营后,合并成为上海精益玻璃模具厂。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出身于沙家浜镇的这批农家子弟,都成了技术全面、国内一流的模具师傅。


1973年起,这批老师傅陆续退休回乡,在沙家浜云集了这批模具精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在86岁高龄的郁阿苟老前辈。当时,一些有远见的乡村领导力邀这批模具师傅,在全镇先后办起了13家集体性质的玻璃模具厂,并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生产工人。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日用玻璃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沙家浜镇玻璃模具生产的迅速崛起,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原来的单一产品发展成为多品种、多系列的玻璃模具产品,满足了当时不同玻璃制造企业模具的需求,为玻璃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九十年代末,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转让、拍卖等形式,集体性质的13家模具厂有计划地全面实行了转制,使产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朗。至此,企业转制,产权明晰,为沙家浜各企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沙家浜模具协会的成立 是企业间有序竞争的合理保障
随着日用玻璃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玻璃模具的飞速发展。同时,不可避免竞争也更加激烈,但企业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缺乏信息沟通和良性互动,形成了恶性价格竞争和人才的随意性流动,呈现出“高产值、低收益”的不利状况。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进一步做大、做强玻璃模具产业,保持玻璃模具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1999年,沙家浜镇成立了由精工模具赵义元任会长、建华模具马建华任副会长的区域性玻璃模具协会,倡导“求实、创新、协作、互助”精神,贯彻“团结一致向外拓展市场、齐心协力抓好管理、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档次”的方针,互通信息、研究工艺、抑制恶性价格竞争。
2003年,玻璃模具协会成员单位签订了《诚信公约》。自《公约》签订以来,玻璃模具行业由松散型转为紧密型。各企业以诚信经营为本,把提高产品附加值、巩固国内市场、拓宽国际市场作为共同目标和新的增长点。协会成员通过印制宣传画册,推出宣传广告,参加国内、国际展览会,共同合作,共享技术,共谋发展,统一玻璃模具产品标准,在客户中树立起沙家浜玻璃模具良好的行业形象。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培育规模企业,不断提高沙家浜玻璃模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实现了由“量的提升”到“质的转变”。
自此,模具协会的在扼制产品价格恶性竞争、防止人才不合理流动;组织企业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参加国内外的考察和展览,提升沙家浜玻璃模具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对客户情况进行沟通,达成默契;共享设备资源平台,共同促进技术进步等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今天健康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提高技术及装备水平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沙家浜镇玻璃模具已形成酒、饮料、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玻璃包装模具以及汽车灯具、玻璃器皿、玻璃工艺品等系列模具产品。玻璃模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科技含量高,从业人员技术优势强,做到了铸件电气化、车床数控化,职工知识化、生产专业化。全镇共有数控机床300余台,三维立铣床130余台,电脑设计室15处。大批先进设备和人才、资金的投入使沙家浜镇玻璃模具行业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具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规模以上的玻璃模具生产企业都通过了环境、质量体系和计量合格认证,拥有进出口权。特别是“精工”、“建华”两家模具企业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沙家浜镇玻璃模具企业一直注重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将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将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始终站在国内玻璃模具行业的制高点。特别是近几年来,玻璃模具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建华、精工模具相继投入人力和物力,自主研发了铜合金玻璃模具,从铸造到加工全过程实现了“自主创造”,由于铜合金的使用寿命是普通铸铁的5倍以上,适用于高机速运转,该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玻璃模具行业的空白。精工模具先后分别投入几百万资金,引进等离子喷焊、枪钻设备,提高了公司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为促进国外先进设备国产化,精工与国内相关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共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我们国内也能生产同类型的设备,降低了其他企业设备采购成本。建华模具还率先在国内玻璃模具企业中采用架空式铸造工艺,一改以往传统的地埋式铸造工艺,采用标准上下箱,自动造型机一次成型,在架空的铁托架上进行浇铸,此工艺铸造出来的模具质量和材质的稳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为满足国外市场的要求,相关企业还进口不锈钢材料,全面提升玻璃器皿模具的档次。今年,精工、建华、兄弟等几家模具公司仍将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添置新设备,扩大产能,新建厂房、新增流水线。可以说,现在的沙家浜模具企业已经形成了装备竞赛的局面。
自2000年始,随着竞争的逐步加剧,建华模具感觉到了国内市场的局限性,决定参加越南的展览会,开始第一个做玻璃模具外贸生意。在此,也了解到,国内外的玻璃模具存在着巨大的价格差距,建华模具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采取适当的价格定位措施,积极进入国际市场。2003年法国弓箭公司采购建华模具,2005年,圣戈班公司采购模具进行全球招标,建华模具中标,到2009年,已是圣戈班的第一大模具供应商。近几年的外贸给建华模具带来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给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模具企业的发展腾出了国内市场空间。
截至目前,沙家浜玻璃模具企业用产品质量和诚信服务在努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凭借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目前已进入德国、法国、美国、比利时、捷克等许多国家的高端市场,并与世界顶尖和国内著名的日用玻璃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目前,全镇共有100余家模具企业,行业固定资产(设备)大约2亿元,2008年销售收入共8亿余元,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20余家,税收4000万元,全行业平均年工资2.8万元,从业人员3500人。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整个玻璃模具行业的70%左右。

四、模具行业的整体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呵护与扶持
玻璃模具产业是环境污染小、行业税负高、资源消耗小、国际市场空间大、技术与劳动密集兼具的“绿色”富民产业。因此,一直以来,常熟市和沙家浜镇两级政府都将玻璃模具产业作为区域特色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引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政府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大、做强,让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熟悉玻璃模具产业的同志带头领办玻璃模具规模企业,促使玻璃模具产业迅速实现了“量的提升”。
为改变观念、开拓企业的视野,镇政府与协会共同积极组织企业负责人到国内的相关行业进行参观、考察和交流;积极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和装备的投入,常熟市里对模具企业装备投资,实行奖励、贴息等优惠政策;常熟市和沙家浜镇对模具企业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产品外观等专利申请,市、镇两级分别给予奖励;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对参加国外展览的企业,实行补贴;在企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土地紧张,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镇政府和沙家浜模具协会积极组织协调,帮助企业争取土地,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施展的空间。
为进一步全方位地帮助和提升企业,江苏省在沙家浜镇派出了科技特派员,主抓模具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提高行业技改力度。目前,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以会员单位为联盟成员,以上海交大、南京航空航天、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作为技术支撑的玻璃模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于近日成立,籍此,希望形成厂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为行业的发展创建一个更高的平台。
因此说,沙家浜镇模具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五、对沙家浜玻璃模具行业走向国际化的思考
在诸多有利条件促成下,沙家浜玻璃模具行业走成一条成功的腾飞之路,但在成功的背后,我们尚需要冷静的思考:
1、加强沙家浜模具协会的组织建设。目前,协会代表性不够,地域代表性不强和过于强调了地域性,造成了协会的局限性。目前协会只有20多家会员,希望多增加会员,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协会中来,规范协会工作,让协会真正具有行业的代表性。
2、聘请行业内外的专家,制定行业的发展规划,要短期和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制定出实现规划的具体保障措施。
3、加强行业的特色区域和品牌建设,加强质量检测中心和标准中心的建立,加快各企业网站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在国内和国际上市场对玻璃模具的宣传力度;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玻璃企业在模具对影响玻璃制品质量上重要程度的认知度。
4、玻璃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取得于玻璃的料性、成型温度、制品形状、成型机速等诸多因素,为此,需加强模具和玻璃企业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建议由模具和玻璃的龙头企业共同成立模具研发中心,共同提高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同时着重需要加强对模具新材料研发工作。
5、加速模具企业的整合力度,逐步缩小企业小而散的分布格局,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高效地利用设备资源,形成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具有代表性的真正的龙头企业,扩展国际空间,提高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提升在国际同行中所占的地位和在国内外行业中的话语权。
6、积极高效地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化,避免重复和过度的设备投资。